作者: reski (山得)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負雷]大藝術家
時間: Tue Feb 28 03:31:55 2012
我覺得c大的論點有些蠻有趣的,
針對你的幾點我也想發表看法來討論一下,
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原文有些部分恕刪請多包涵!
: 1.劇情:
: 老實說這真是老梗到不行,只要翻開那個年代的片
: 不管是黑白片或是彩色片,一個巨星的登場
: 然後陰錯陽差的碰到一個沒沒無名的女主角
: 然後一定會有一個電影工業只看票房的製片家
: 基本上只要看到這樣子的開頭,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大概就會知道了
: 另外我不喜歡的地方還有
: 主角在遇到有聲電影的衝突時,他就只是去見了一次製片家的面
: 然後就被打進無限低潮中,我認為這段安排的很草率
: 沒頭沒腦沒有層次的直接將情緒打到最低
: 讓我看起來非常的卡
: 還有ending當女主角想出解套的方法是跳踢踏舞
: 這讓我更是囧到極點
: 這根本沒有解答影片中最核心的問題
: 還記得整個影片最主要想說的故事是甚麼嗎?
: “一個無法開口的默片演員,一個無法接受自己聲音的默片演員”
: 我認為這是一個毫無邏輯且文不對題的解決方式
: 就角色本身來說,如果跳踢踏舞他就能接受自己的聲音
: 他就可以在有聲電影中開口說話了嗎?
: 並沒有,影片中最重要的那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方式
: ps.老實說,我認為60年前的singing in the rain故事都寫得比它有趣
: 雖然一個是默片,一個是歌舞片可能無法相提並論
: 但兩部片都在講同一件事,無聲電影轉變到有聲電影的時期
: 沒想到60年後的今天在講同一件事,卻無法突破60年前的劇本
: 我真的有點小失望.......
: 結語:前後矛盾的故事架構,沒有羅馬假期的浪漫,也沒有萬花嘻春的有趣...
其實原PO也提到萬花嬉春是一部彩色有聲歌舞片,
拿來和大藝術家相比的確是有點不公平,
畢竟萬花嬉春裡多的是許多經典好聽的歌曲和精彩的踢踏舞蹈來詮釋演員內心的轉變,
戲劇的表現方式本來就比默片強上許多了,
我在前面的原文底下的推文有提到,現在大部分的觀眾,
大多是沒接觸過默片,不了解從無聲片跨入有聲片那種有巨大歷史衝擊的觀眾,
版上可能很多人連『萬花嬉春』是哪一部電影都沒聽過,
更別說提到金凱利,可能還會以為是金凱瑞,
我認為導演是想將默片這樣的經典電影形式先忠實地讓普羅大眾認識,
在經典的框架下放入些許的新巧思,同時讓老一代的觀眾緬懷過去又有驚喜,
讓新一代的觀眾認識傳統卻又不會枯燥到無法接受。
關於影片最後用踢踏舞來結尾的片段,我自己是還蠻喜歡的。
畢竟大藝術家是用默片的形式來講述好萊塢當時從無聲進入有聲時期,
『默片演員的心境、地位』和『整體工業現象』的變化,
20年代後期有聲片出現之後,才開始慢慢有了歌舞片的出現,
40、50年代歌舞片進入高潮,然後有了萬花嬉春。
『大藝術家』裡最後的踢踏舞橋段,正好敘述了好萊塢歷史在有聲片出現之後,
開始有了歌舞片類型的電影創作。
所以不但只是給了男主角一個東山再起的好辦法,給我們現代觀眾一個Happy Ending,
在真實歷史的敘事上也是蠻符合歌舞片在有聲片出現之後,
準備帶給當時的觀眾,一個美好年代的開端。
另外我是比較不認為當時的默片演員,包括大藝術家裡的男主角是
『一個無法開口的演員,無法接受自己聲音的演員。』
我覺得比較像是代表一種
『無法接受新事物衝擊和不可預期的結果』或是『害怕經典地位遭受動搖』的心理狀態,
所以像是大藝術家裡的男主角如此地位的默片演員,
比較需要的是有人要逐漸引導他能接受新的事物,挑戰新的事物。
而最後導演讓他藉由踢踏舞的方式接受了有聲片(踢躂也是有聲音的。)
並且還講了一句台詞,讓正在觀賞默片的現代觀眾如我們第一次聽到了演員開口。
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挺巧妙的。 (講的還是帶有法國腔的英文)
而且就算如『萬花嬉春』這麼經典中的經典,
且已經是在有聲片,彩色片,歌舞片,現場收音的技術已經出現且比較進步的年代,
裡面還是有人是配音配唱的,我沒記錯的話,戲裡的女主角唱歌都不是自己唱的,
只是因為長得很甜美,又可以克服在短期內跳好第一場很難的舞步(good morning)
所以被入選了。
(good morning這場我記得是萬花嬉春電影開拍的第一場戲,有錯還請高手指正。)
所以演員的聲音好不好聽絕對不是當時有聲片最重要的考量。
: 2.演員
: 那個年代的電影我想最要求的不外乎就是演員了
: 從最一開始的卓別林、巴斯特基頓一直到後來的金凱利
: 這次的主角Jean Dujardin(抱歉不會中譯)感覺比較偏金凱利那型
: 一個風度翩翩的巨星,一個迷人的紳士
: 只可惜Jean Dujardin對我來說就是少了一點charming的魅力
: 他沒有金凱利在singing the rain裡面的迷人
: 而在處理低潮悲傷難過時似乎也沒有那麼細膩
: 拿掉聲音後,只剩下生硬的臉部表情
: 而開頭和最後的那段踢踏舞
: 我想如果有看過singing in the rain的人應該會覺得非常普通
: 其實都只是一些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 而且也沒有跳出一種巨星的感覺
: 結語:演員的演出似乎還無法撐的起劇中傳奇的默片巨星
這部分我是覺得既然影片中的主角才正處於準備開始帶起歌舞片風潮的年代,
在踢踏舞的舞技和編舞上沒有萬花嬉春來的好應該也是很正常的啦 XD
這樣應該比較符合史實吧,如果一開始就跳得比金凱利好或是跟他一樣好,
我倒是覺得會很突兀~
不過這是我自己的觀點。
也許有人覺得一開始就跳得很好也是很正常的。
: 3.攝影
: 我比較訝異的是這次大藝術家竟然使用的是底片拍攝
: 這在目前10隻片有9隻用alexa或red one所拍的數位環境中
: 實在是得給予高度的肯定,而且他使用了1.37:1 的畫面比例
: 確實有讓我看慣了2.35 和1.77的眼睛復古一下
: 但是
: 現今的攝影技術明明就可以做的更好
: 為什麼還要copy以前的手法呢?
: 整部電影就是呈現以前那個年代的運鏡方式
: 那看老電影就好了啊...
: 還有燈光問題
: 黑白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光影的運用
: 但此片對於暗部的細節,光影卻處理得的不夠細緻
: 感覺就是一片死黑沒有層次
: 但這也或許是因為現在我們都只能看數位廳
: 無法看到35mm拷貝對於灰階的層次
: 如果當初知道會做數位拷貝放映時
: 導演應該在光影上下更大的功夫
: 結語:明明可以更有創意的技術去重新詮釋默片,不懂為何還要copy以前的手法?
我想是因為對於看慣現代好萊塢數位和3D電影的大部分觀眾來說,
底片,1.37:1的畫面比例,就是一種創意。
也算是對現代電影的一種諷刺了。
我們的感受沒這麼大,也許是因為電腦特效,3D和數位電影帶給我們的衝擊,
還不如當時有聲片和彩色片帶給那個年代的觀眾的衝擊要更大甚至是一樣。
或許『大藝術家』這部電影,如果是在10年或20年甚至50年後才拍出來,
同樣的內容,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就會更高了也說不定。
話說回來,我倒也想知道原po認為有那些更有創意的技術來重新詮釋默片吶?
聽起來蠻有意思的,只是還不太能想像,不知道原po能不能分享一下~
: 4.音樂
: 音樂似乎沒啥好說的,就是copy以前那個年代音樂的感覺
: 開心的時候開心,傷心的時候就給你突然轉個調
: 很破碎且段落式的處理點跟點間的情緒
: 沒啥好說的,就是老電影慣用的音樂模式
: 結語:了無新意...有興趣的人可以多研究一下以前的片
: 大概八成以上的片都差不多用這種處理方式
: 寫到這裡有點累了,一時不知道還有啥可以討論
: 但寫了那麼多,主要還是因為一個原因就是
: 我對於馬丁史柯西斯沒有拿到這次的導演獎感到非常的不快
: 其實雨果和大藝術家想講的事情有點類似
: 都在講某一種電影技術的發源
: 但我更欣賞馬丁史柯西斯用了全新的技術去講這個故事
: 而且把故事講得非常精彩
: 他除了緬懷老電影的美好時光外
: 還清楚的傳達了一個電影最重要的意義:“造夢”
: 另外一點,大家還記得馬丁史柯西斯以前的作品是甚麼嗎?
: 計程車司機、蠻牛、四海好兄弟、神鬼無間、隔離島等...
: 有誰可以想像一個義大利後裔充滿大男人主意的導演
: 可以把雨果這個故事呈現的那麼可愛
: 所以我真的覺得應該把導演獎頒給馬丁史柯西斯才對
: 其更深的意義是感謝馬丁史柯西斯這些年來
: 那麼努力的保存修複那些老電影的底片拷貝
: 講了那麼多,反正奧斯卡也頒完了
: 大藝術家這部片對我來說,感覺比較像是一個copy拼裝片
: 把以前那個年代的故事、技術copy並拼湊起來的一部電影
: 似乎沒有新思維在裡面
: 這樣的片,大家把以前的老電影拿出來放就好了
: 何必在這個世代,拍一個和以前一模一樣的片呢?
: 都已經21世紀又過了10年了,應該要有一個屬於這個世紀的默片
: 而不是一個和上個世紀一樣的默片...
: 後記:
: 在散場時,聽到有人說"哇∼以前那個年代就可以拍出這樣子的片,好厲害喔!"
: 我當下差點沒暈倒....Orz
: 備註:
: 大家也來緬懷一下文中"Singing in the rain(1952)" 金凱利的風采吧^^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A3OnIYW5u4 (Good Morning)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1ZYhVpdXbQ (Singing in the rain)
: 以上,如果有人沒有end又看完的話
: 非常感謝你的耐心,看完我用心良苦的一堆廢話
我是覺得每個導演,或是每個創作家、藝術家都很容易想對同一件事情抒發
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其實都是蠻主觀的,選擇的方式都大不相同,
大藝術家用了忠實復古卻帶有一些細節改變的形式來懷舊,
雨果卻是直接用全新的科技來詮釋,都是在追求一些過去的美好,
午夜巴黎卻持相反論調認為沒有一個年代是最美好的年代,因為現實總是不完美。
你可以說大藝術家的導演和奧斯卡那些投票的影藝學員,
就是伍迪艾倫最想酸的那種人吶 XD 但他還是得了最佳劇本~
我自己是還蠻喜歡大藝術家這樣的呈現方式,
很多觀眾諸如你文中寫道『哇~以前那個年代就是可以拍出這樣子的片,好厲害』的那位,
應該也蠻買單的。
我覺得『大藝術家』不是一部和以前一模一樣的默片啦,
但作為一部讓現代觀眾重新認識默片的電影,我覺得『大藝術家』還蠻好的,
至於屬於這個世紀的『新默片』,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看看之後會不會出現。
就如同『萬花嬉春』在有聲片出現20年後那樣出現一樣。
一點淺見,歡迎交流,請多包涵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231.180
※ 編輯: reski 來自: 114.36.231.180 (02/28 03:34)
推 clownrico:我覺得你提出的點不錯耶!真的有待討論,不過對於新時代 02/28 03:38
→ clownrico:新默片這個點,我自己也沒個準。畢竟我有準的話,今天就 02/28 03:39
→ clownrico:是我站在中國戲院的時候了^^ 02/28 03:40
→ clownrico:不過話說我們還是回到2.35或1.77的比例"安內卡擴" 02/28 03:46
→ clownrico:不過如果攝影機的運動可以多點DOLLY或CRANE會是甚麼感覺 02/28 03:48
→ clownrico:相較於那個時代常用的fix鏡位,可能會有比較現代的感覺 02/28 03:49
→ clownrico:亦或是更多象徵性的鏡頭語言,我想都是有別於那個時代的 02/28 03:51
→ clownrico:但萬花嬉春起頭是來自聲音難聽到爆的女主角無法開口說話 02/28 03:56
→ clownrico:所以聲音好不好聽應該也是關鍵性因素,不過大藝術家沒交 02/28 03:57
→ clownrico:待他是否因此自卑就是... 02/28 03:58
推 KasmirLo:推一個 02/28 04:00
推 kwhitomi:好文推 02/28 06:10
推 j3307002:這部片得獎主要是在諷刺現在一堆電影動不動搞3D吧XD 02/28 08:22
→ coal511464:感覺只是很久沒有黑白片上螢幕 新鮮所以得獎罷了 02/28 10:14
推 book8685: 也把影藝學院看得太簡單 02/28 10:38
推 onetwo01:每年都是這樣的啦..只要自己沒愛的片得獎好像都是撿來的 02/28 10:48
推 now2100:推這篇 02/28 11:11
推 opsddb:前年黑白片白色緞帶也沒拿到最佳外語片啊= = 02/28 11:48
推 LR08:推這片的討論,我覺得大藝術家是一部歷史定位大於藝術創作的 02/28 12:22
→ LR08:電影,他重新開啟一種觀看的方式,讓觀眾想起曾經有這樣的方 02/28 12:23
→ LR08:式,也減少台詞、特效的使用,讓電影回歸到最出想像力勃發的 02/28 12:23
→ LR08:時期,來討論電影可不可以成為主體,而不只是說故事的載體, 02/28 12:24
→ LR08:當然他的劇本和拍攝手法其實都不突出,但企圖心相對取勝,即 02/28 12:25
→ LR08:使我並不那麼喜歡這部默片,我還是相信他會讓很多人開始願意 02/28 12:26
→ LR08:接受默片、接受電影史上曾有的光輝時期 02/28 12:26
- Feb 28 Tue 2012 14:41
Re: [負雷]大藝術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