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MeowII (二世) 站內: movie
標題: Re: [討論] 好萊屋為何幾乎沒拍歧視華人的片
時間: Tue Feb 28 12:38:19 2012

商業考量大概是一個原因
另外 有些坑可能比較少人敢碰也是

印象中
李連杰在美國拍了一部叫做「救世主」的片子
該片李連杰自己分飾正反派
拍片時接受訪問
李連杰自嘲說 他在歐美拍片老是被罵
拍「致命羅密歐」飾演華人黑幫子弟 被華人攻擊說醜化華人
拍「龍吻」拯救法國小女生 被白人攻擊說為什麼白人要靠黃種人來救?
現在他拍一部自己打自己的片子可以了吧???

有些人是很敏感的
李連杰最初到好萊塢拍的「致命武器4」
也被攻擊充斥醜化華人的內容
華人就是 矮小 黑道 功夫很好 點點點


前面有人提到 李小龍傳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6770/
一定程度上算是符合原po所說的片子吧

該片是根據李小龍遺孀琳達的著作改編的
有些地方改得很唬爛
像是李小龍家被詛咒的傳說 被放大了好幾倍 還成為全片主軸 嗯嘿
另外拍李小龍 當然硬塞亂加也要弄一堆打鬥的情節 哇達~~~

然而該片也直接呈現了李小龍在美國面對的種種歧視
例如當時的電影中
華人無非丑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biymQJsC8M
又例如前面板友講到的
李小龍和琳達母親間的對話

其實李小龍在美國演藝生涯的不順遂
跟他的黃種臉孔怕也有直接關係
李小龍自認為是拍功夫片的最佳人選
但當時幾次拍功夫題材影集的機會 都因為他是黃種人 而擦身而過
最後還是找了白種人來主演
李小龍至多擔綱配角
就連飾演青蜂俠的助手加藤
一方面真實身分被設定為青蜂俠的僕傭
又被要求盡量減少拍攝李小龍露出黃種面孔的鏡頭
相關情節 該李小龍傳電影中也多少涉及

李小龍終於回到香港拍電影
又再從香港打回好萊塢
在李小龍生存的年代
致力打破美國種族歧視的 除了諸多人權運動的鬥士
更多黑人體育明星靠著運動場上的表現贏回發聲權
李小龍卻是第一位華人國際武打巨星

曾聽一位年長的老師說
當年他在美國留學的時候
有次到美國南方某地
當地的公車還有區分前半是給白人坐的 後半是給有色人種坐的
而老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上車就坐在白人區
但也沒有人多說甚麼
老師開玩笑說:也許因為李小龍的關係 白人怕被他用中國功夫對待

過去華人的形象
可能是留辮子的滿大人、雜工、小聰明、勤儉、食物好吃.....

李小龍樹立了華人新的刻板印象:華人都會中國功夫 哇咂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237.249
tiros:最近好萊塢電影比較眼熟的亞裔角色就是醉後大丈夫的老周了 02/28 12:50
tiros:那個完全也是在惡搞亞洲人的形象 02/28 12:51
SatoTakuma:變形金剛也有出現 根本是丟亞洲人的臉= = 02/28 13:13
SatoTakuma:還有一些電影會出現 亞裔路人腳色 多半都怪人 02/28 13:13
SatoTakuma:全面啟動的渡邊 算是少數還ok的亞裔角色 但也...... 02/28 13:14
Lovetech:渡邊那個角色有錢又有情有義叫還ok? 亞洲人果然很難搞 02/28 13:17
Lovetech:恐怖社區的亞裔朋友比男主角還讚 陰屍路的那位也很機靈 02/28 13:18
REDBLUEr:3F完全搞錯 美國對那個亞裔演員很尊敬 他本身職業是醫生 02/28 13:18
cafelife:但是我蠻討厭電影裡面的老周 02/28 13:29
a9a99:渡邊還OK? 不然是要怎樣? 02/28 13:31
SatoTakuma:大家都知道 如果有一群人領便當 首先黑人會先領.. 02/28 13:38
vwz:以好萊塢來說 日本人要跟亞洲人分開討論 02/28 13:41
CMPunk:其實如果有一群人要領便當,亞裔人種如果不是主角,通常會 02/28 13:46
CMPunk:是很威的人,但還是會領便當 02/28 13:46
CMPunk:我記得大蟒蛇有一集就是這樣,明明裡面的亞裔那位超威 02/28 13:47
CMPunk:結果還是領便當 02/28 13:47
GEKKAKAJIN:在好萊塢的分法裡日本人算獨立一區,跟其他亞洲人不同 02/28 13:50
geniusapple:飛機上有蛇的亞裔就沒領便當,還很勇敢又有義氣 02/28 14:35


電影討論集散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willyt (ㄌㄔ2015 世界一流)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 the Iron Lady
時間: Tue Feb 28 11:22:01 2012


嗯,其實我不知道這篇文章,
應該算是有雷還是沒有雷,
Margaret Thatcher 的一生,老早就不是秘密,
如果你把他的政治經歷當雷,那我想你不適合看這篇文章,
真正雷的應該是梅嬸怎麼飾演他,
如何讓他重生。

我的碎碎唸還沒完,但是因為我對本劇的雷不雷,
我個人認為雖然我個人不這麼覺得,
但是還是必須尊重與我不相干的觀影者,
因此還是不免俗,我加上了防雷頁面。



毫無疑問堅決的要要看本文的人請自行加上兩次page down或space.

--





















--

我個人認為,用娛樂片的角度來衡量本片的價值,
絕對是糟糕透頂的標準,相當於張飛打岳飛。
但是你要用文藝片的標準,你更是誤解電影的價值很深。

從有電影以來,電影工業最重要的責任,
是留下各式各樣的形象,
無論是山川壯麗、無論是人物風采,
更是提供一個人回到過去現場的途徑。
這跟紀錄片導演作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紀錄片導演會直接加入主觀的意識與材料,
協助你從各種角度來「判斷」事情的真相,以及更進一步的討論與思想衝突。
但是電影工業一向的責任是在於,
他必須讓形象與風采永遠留在膠片裡面。
柴契爾夫人就算跟列寧一樣留在水晶棺裡面,
他也只是以軀殼的型態,像是幽魂一樣讓世人看到他而已,
我們為什麼需要像是 the Iron Lady 這樣的片子,
是因為我們必須留下他的身影,他的典範,他的風采,
這部片子不是為了歌功頌德而來的,
更不是為了註解、判斷與蓋棺論定而來的,
他們是為了要留下柴契爾的身影,讓更多的人記得這個人的典範,
甚至讓未來這個世紀的朋友記得,
世界上曾經有一個風格如此獨特的政治人物。

這就是為什麼,
每次看到心得文,無論是這個板,甚至國外的鄉民,
總是要用運鏡、劇本、節奏,甚至是拿傳記跟這部片比較(張飛打岳飛?)
讓我覺得非常難以接受一樣,
傳記當中的文字、wikipedia的歷史記述、甚至是當年的新聞報導,
都沒辦法完整呈現一個活生生的 Margaret Thatcher。
所有背景資訊,是你必須去自行翻找的,
他是如此獨特的人物,對他的過去事蹟越有其背景瞭解,
你才越能夠進入梅嬸花費無數時間心血,希望帶領大家,
尤其是當時看不透,甚至根本沒有經歷該時代的朋友,
重新認識一個活生生的柴契爾夫人。
因此當看到新聞說什麼,夫人的朋友說
「在柴契爾夫人還活著的時候,拍攝紀傳型紀錄片對他是種污辱」
那我必須說
「如果你等到梅嬸演不下去的時候再來拍,那就真的沒人可以重塑柴契爾夫人的形象了」
儘管梅嬸是個絕對的自由主義者,
但是在踹摩這樣一個一生為了新保守主義奮鬥的女鬥士時,
他絕對是以他整個演員生涯一以貫之的專業,
讓我們看到活生生的 Margaret Thatcher。
就如同 JFK 在 Thirteen Days 重生一樣,夫人他也經由這個過程,
完整的重生了。(柴契爾夫人沒有對你不敬的意思,我知道您還建在orz)

所以如果就這個角度,
大家對於本戲的時間軸,都有根本的誤解。
究竟夫人瘋了嗎?還是有幻覺?
為何時間點跳來跳去?
那我必須跟你說,本劇只有單一時間軸。
你們是跟著晚年柴契爾面對過去的掙扎與痛苦一起回顧他的整個政治生涯,
他的丈夫只是一個形象,而且老人家總是這樣,
長期記憶好,短期記憶不好(更別提柴契爾夫人曾經中風)
他的丈夫的形象究竟以什麼型式參與了本片?
我所認為的答案是:這是柴契爾通過對丈夫的記憶,
來回憶他整個轟轟烈烈的人生,
在他勇敢面對了他的過去,他才能無怨無悔的送走丹尼斯,
唯有將所有的過去交待清楚的時候,他才能在他所準備好的情況下,
以記憶與回憶完結的情況,送走他老伴真正的最後一程。
就我的眼裡面,他完全沒有瘋掉,
也沒有任何的幻覺,只是所有的旁人,包括他的助理,包括他的女兒,
都沒辦法參與,更沒有辦法在他面對自己過去的經歷的掙扎過程,
唯有柴契爾夫人完整面對了自己的過去,
他才能讓過去的記憶,連同他心中對他丈夫的疙瘩一起遠行。
還記得最後他將丹尼斯的形象送走的那一幕嗎?
那就是他對過去記憶與內疚的送行。

他對著醫生說的:
「人們對感覺的在乎更勝過思考的過程」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如果你用「感覺」來感受這部片子,
那顯然就跟這個時間軸完全不合,
你要進入梅嬸帶領大家進入的思索隧道,
你才能進一步的感受到如此的感動。
不是什麼政治片都能讓人從頭哭到尾,
但是要進入這樣的一個思索空間,事前準備絕對是必須的。

在此衷心的建議,如果你在看本片之前,
你對柴契爾夫人沒有太大的認識,
那在多方涉略之後,你一定還要再進入電影院一次,
感受梅嬸的認真與專業,更有機會感受柴契爾夫人在你心中活過一次的感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215.78
※ 編輯: willyt 來自: 111.243.215.78 (02/28 11:27)
ps20012001:推一下 這部電影要看的梅嬸詮釋的演技 雖然類似紀錄片 02/28 11:38
ps20012001:但是 卻能把書本與過去的記憶 連結演譯的很流暢.. 02/28 11:39
ps20012001:而當中的一些具意象的描寫 更是讓人深信夫人的決心. 02/28 11:40
ps20012001:再推一下 座上車 忍心無視兒女在後的場景...很感人 02/28 11:41
n1lk5g2:推 好文 02/28 11:55
valenzoe:推 02/28 12:29
angel1985:推 這部片真的好好看 梅嬸把她的堅強與脆弱詮釋得很好 02/28 14:16
kevin781109:大推這篇,很厲害的觀點跟分析 02/28 14:34
kevin781109:有些人一直執著在電影沒有表現出"真實"的柴契爾夫人 02/28 14:36
kevin781109:那不是電影的重點。何況什麼是"真實"? 02/28 14:37
kevin781109:若要真實,乾脆去看紀錄片、傳記或是相關史料比較快 02/28 14:38
kevin781109:電影是為了重現她某一種特質與典範。再次大推這篇! 02/28 14:40


電影討論集散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reski (山得)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負雷]大藝術家
時間: Tue Feb 28 03:31:55 2012


我覺得c大的論點有些蠻有趣的,
針對你的幾點我也想發表看法來討論一下,
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原文有些部分恕刪請多包涵!

: 1.劇情:
: 老實說這真是老梗到不行,只要翻開那個年代的片
: 不管是黑白片或是彩色片,一個巨星的登場
: 然後陰錯陽差的碰到一個沒沒無名的女主角
: 然後一定會有一個電影工業只看票房的製片家
: 基本上只要看到這樣子的開頭,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大概就會知道了
: 另外我不喜歡的地方還有
: 主角在遇到有聲電影的衝突時,他就只是去見了一次製片家的面
: 然後就被打進無限低潮中,我認為這段安排的很草率
: 沒頭沒腦沒有層次的直接將情緒打到最低
: 讓我看起來非常的卡
: 還有ending當女主角想出解套的方法是跳踢踏舞
: 這讓我更是囧到極點
: 這根本沒有解答影片中最核心的問題
: 還記得整個影片最主要想說的故事是甚麼嗎?
: “一個無法開口的默片演員,一個無法接受自己聲音的默片演員”
: 我認為這是一個毫無邏輯且文不對題的解決方式
: 就角色本身來說,如果跳踢踏舞他就能接受自己的聲音
: 他就可以在有聲電影中開口說話了嗎?
: 並沒有,影片中最重要的那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方式
: ps.老實說,我認為60年前的singing in the rain故事都寫得比它有趣
: 雖然一個是默片,一個是歌舞片可能無法相提並論
: 但兩部片都在講同一件事,無聲電影轉變到有聲電影的時期
: 沒想到60年後的今天在講同一件事,卻無法突破60年前的劇本
: 我真的有點小失望.......
: 結語:前後矛盾的故事架構,沒有羅馬假期的浪漫,也沒有萬花嘻春的有趣...

其實原PO也提到萬花嬉春是一部彩色有聲歌舞片,
拿來和大藝術家相比的確是有點不公平,
畢竟萬花嬉春裡多的是許多經典好聽的歌曲和精彩的踢踏舞蹈來詮釋演員內心的轉變,
戲劇的表現方式本來就比默片強上許多了,

我在前面的原文底下的推文有提到,現在大部分的觀眾,
大多是沒接觸過默片,不了解從無聲片跨入有聲片那種有巨大歷史衝擊的觀眾,
版上可能很多人連『萬花嬉春』是哪一部電影都沒聽過,
更別說提到金凱利,可能還會以為是金凱瑞,

我認為導演是想將默片這樣的經典電影形式先忠實地讓普羅大眾認識,
在經典的框架下放入些許的新巧思,同時讓老一代的觀眾緬懷過去又有驚喜,
讓新一代的觀眾認識傳統卻又不會枯燥到無法接受。

關於影片最後用踢踏舞來結尾的片段,我自己是還蠻喜歡的。
畢竟大藝術家是用默片的形式來講述好萊塢當時從無聲進入有聲時期,
『默片演員的心境、地位』和『整體工業現象』的變化,

20年代後期有聲片出現之後,才開始慢慢有了歌舞片的出現,
40、50年代歌舞片進入高潮,然後有了萬花嬉春。

『大藝術家』裡最後的踢踏舞橋段,正好敘述了好萊塢歷史在有聲片出現之後,
開始有了歌舞片類型的電影創作。

所以不但只是給了男主角一個東山再起的好辦法,給我們現代觀眾一個Happy Ending,
在真實歷史的敘事上也是蠻符合歌舞片在有聲片出現之後,
準備帶給當時的觀眾,一個美好年代的開端。

另外我是比較不認為當時的默片演員,包括大藝術家裡的男主角是
『一個無法開口的演員,無法接受自己聲音的演員。』

我覺得比較像是代表一種
『無法接受新事物衝擊和不可預期的結果』或是『害怕經典地位遭受動搖』的心理狀態,

所以像是大藝術家裡的男主角如此地位的默片演員,
比較需要的是有人要逐漸引導他能接受新的事物,挑戰新的事物。
而最後導演讓他藉由踢踏舞的方式接受了有聲片(踢躂也是有聲音的。)
並且還講了一句台詞,讓正在觀賞默片的現代觀眾如我們第一次聽到了演員開口。
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挺巧妙的。 (講的還是帶有法國腔的英文)

而且就算如『萬花嬉春』這麼經典中的經典,
且已經是在有聲片,彩色片,歌舞片,現場收音的技術已經出現且比較進步的年代,
裡面還是有人是配音配唱的,我沒記錯的話,戲裡的女主角唱歌都不是自己唱的,
只是因為長得很甜美,又可以克服在短期內跳好第一場很難的舞步(good morning)
所以被入選了。
(good morning這場我記得是萬花嬉春電影開拍的第一場戲,有錯還請高手指正。)
所以演員的聲音好不好聽絕對不是當時有聲片最重要的考量。



: 2.演員
: 那個年代的電影我想最要求的不外乎就是演員了
: 從最一開始的卓別林、巴斯特基頓一直到後來的金凱利
: 這次的主角Jean Dujardin(抱歉不會中譯)感覺比較偏金凱利那型
: 一個風度翩翩的巨星,一個迷人的紳士
: 只可惜Jean Dujardin對我來說就是少了一點charming的魅力
: 他沒有金凱利在singing the rain裡面的迷人
: 而在處理低潮悲傷難過時似乎也沒有那麼細膩
: 拿掉聲音後,只剩下生硬的臉部表情
: 而開頭和最後的那段踢踏舞
: 我想如果有看過singing in the rain的人應該會覺得非常普通
: 其實都只是一些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 而且也沒有跳出一種巨星的感覺
: 結語:演員的演出似乎還無法撐的起劇中傳奇的默片巨星

這部分我是覺得既然影片中的主角才正處於準備開始帶起歌舞片風潮的年代,
在踢踏舞的舞技和編舞上沒有萬花嬉春來的好應該也是很正常的啦 XD
這樣應該比較符合史實吧,如果一開始就跳得比金凱利好或是跟他一樣好,
我倒是覺得會很突兀~

不過這是我自己的觀點。
也許有人覺得一開始就跳得很好也是很正常的。


: 3.攝影
: 我比較訝異的是這次大藝術家竟然使用的是底片拍攝
: 這在目前10隻片有9隻用alexa或red one所拍的數位環境中
: 實在是得給予高度的肯定,而且他使用了1.37:1 的畫面比例
: 確實有讓我看慣了2.35 和1.77的眼睛復古一下
: 但是
: 現今的攝影技術明明就可以做的更好
: 為什麼還要copy以前的手法呢?
: 整部電影就是呈現以前那個年代的運鏡方式
: 那看老電影就好了啊...
: 還有燈光問題
: 黑白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光影的運用
: 但此片對於暗部的細節,光影卻處理得的不夠細緻
: 感覺就是一片死黑沒有層次
: 但這也或許是因為現在我們都只能看數位廳
: 無法看到35mm拷貝對於灰階的層次
: 如果當初知道會做數位拷貝放映時
: 導演應該在光影上下更大的功夫
: 結語:明明可以更有創意的技術去重新詮釋默片,不懂為何還要copy以前的手法?

我想是因為對於看慣現代好萊塢數位和3D電影的大部分觀眾來說,
底片,1.37:1的畫面比例,就是一種創意。
也算是對現代電影的一種諷刺了。

我們的感受沒這麼大,也許是因為電腦特效,3D和數位電影帶給我們的衝擊,
還不如當時有聲片和彩色片帶給那個年代的觀眾的衝擊要更大甚至是一樣。
或許『大藝術家』這部電影,如果是在10年或20年甚至50年後才拍出來,
同樣的內容,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就會更高了也說不定。

話說回來,我倒也想知道原po認為有那些更有創意的技術來重新詮釋默片吶?
聽起來蠻有意思的,只是還不太能想像,不知道原po能不能分享一下~

: 4.音樂
: 音樂似乎沒啥好說的,就是copy以前那個年代音樂的感覺
: 開心的時候開心,傷心的時候就給你突然轉個調
: 很破碎且段落式的處理點跟點間的情緒
: 沒啥好說的,就是老電影慣用的音樂模式
: 結語:了無新意...有興趣的人可以多研究一下以前的片
: 大概八成以上的片都差不多用這種處理方式
: 寫到這裡有點累了,一時不知道還有啥可以討論
: 但寫了那麼多,主要還是因為一個原因就是
: 我對於馬丁史柯西斯沒有拿到這次的導演獎感到非常的不快
: 其實雨果和大藝術家想講的事情有點類似
: 都在講某一種電影技術的發源
: 但我更欣賞馬丁史柯西斯用了全新的技術去講這個故事
: 而且把故事講得非常精彩
: 他除了緬懷老電影的美好時光外
: 還清楚的傳達了一個電影最重要的意義:“造夢”
: 另外一點,大家還記得馬丁史柯西斯以前的作品是甚麼嗎?
: 計程車司機、蠻牛、四海好兄弟、神鬼無間、隔離島等...
: 有誰可以想像一個義大利後裔充滿大男人主意的導演
: 可以把雨果這個故事呈現的那麼可愛
: 所以我真的覺得應該把導演獎頒給馬丁史柯西斯才對
: 其更深的意義是感謝馬丁史柯西斯這些年來
: 那麼努力的保存修複那些老電影的底片拷貝
: 講了那麼多,反正奧斯卡也頒完了
: 大藝術家這部片對我來說,感覺比較像是一個copy拼裝片
: 把以前那個年代的故事、技術copy並拼湊起來的一部電影
: 似乎沒有新思維在裡面
: 這樣的片,大家把以前的老電影拿出來放就好了
: 何必在這個世代,拍一個和以前一模一樣的片呢?
: 都已經21世紀又過了10年了,應該要有一個屬於這個世紀的默片
: 而不是一個和上個世紀一樣的默片...
: 後記:
: 在散場時,聽到有人說"哇∼以前那個年代就可以拍出這樣子的片,好厲害喔!"
: 我當下差點沒暈倒....Orz
: 備註:
: 大家也來緬懷一下文中"Singing in the rain(1952)" 金凱利的風采吧^^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A3OnIYW5u4 (Good Morning)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1ZYhVpdXbQ (Singing in the rain)
: 以上,如果有人沒有end又看完的話
: 非常感謝你的耐心,看完我用心良苦的一堆廢話

我是覺得每個導演,或是每個創作家、藝術家都很容易想對同一件事情抒發
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其實都是蠻主觀的,選擇的方式都大不相同,
大藝術家用了忠實復古卻帶有一些細節改變的形式來懷舊,
雨果卻是直接用全新的科技來詮釋,都是在追求一些過去的美好,
午夜巴黎卻持相反論調認為沒有一個年代是最美好的年代,因為現實總是不完美。

你可以說大藝術家的導演和奧斯卡那些投票的影藝學員,
就是伍迪艾倫最想酸的那種人吶 XD 但他還是得了最佳劇本~

我自己是還蠻喜歡大藝術家這樣的呈現方式,
很多觀眾諸如你文中寫道『哇~以前那個年代就是可以拍出這樣子的片,好厲害』的那位,
應該也蠻買單的。

我覺得『大藝術家』不是一部和以前一模一樣的默片啦,
但作為一部讓現代觀眾重新認識默片的電影,我覺得『大藝術家』還蠻好的,



至於屬於這個世紀的『新默片』,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看看之後會不會出現。
就如同『萬花嬉春』在有聲片出現20年後那樣出現一樣。


一點淺見,歡迎交流,請多包涵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231.180
※ 編輯: reski 來自: 114.36.231.180 (02/28 03:34)
clownrico:我覺得你提出的點不錯耶!真的有待討論,不過對於新時代 02/28 03:38
clownrico:新默片這個點,我自己也沒個準。畢竟我有準的話,今天就 02/28 03:39
clownrico:是我站在中國戲院的時候了^^ 02/28 03:40
clownrico:不過話說我們還是回到2.35或1.77的比例"安內卡擴" 02/28 03:46
clownrico:不過如果攝影機的運動可以多點DOLLY或CRANE會是甚麼感覺 02/28 03:48
clownrico:相較於那個時代常用的fix鏡位,可能會有比較現代的感覺 02/28 03:49
clownrico:亦或是更多象徵性的鏡頭語言,我想都是有別於那個時代的 02/28 03:51
clownrico:但萬花嬉春起頭是來自聲音難聽到爆的女主角無法開口說話 02/28 03:56
clownrico:所以聲音好不好聽應該也是關鍵性因素,不過大藝術家沒交 02/28 03:57
clownrico:待他是否因此自卑就是... 02/28 03:58
KasmirLo:推一個 02/28 04:00
kwhitomi:好文推 02/28 06:10
j3307002:這部片得獎主要是在諷刺現在一堆電影動不動搞3D吧XD 02/28 08:22
coal511464:感覺只是很久沒有黑白片上螢幕 新鮮所以得獎罷了 02/28 10:14
book8685: 也把影藝學院看得太簡單 02/28 10:38
onetwo01:每年都是這樣的啦..只要自己沒愛的片得獎好像都是撿來的 02/28 10:48
now2100:推這篇 02/28 11:11
opsddb:前年黑白片白色緞帶也沒拿到最佳外語片啊= = 02/28 11:48
LR08:推這片的討論,我覺得大藝術家是一部歷史定位大於藝術創作的 02/28 12:22
LR08:電影,他重新開啟一種觀看的方式,讓觀眾想起曾經有這樣的方 02/28 12:23
LR08:式,也減少台詞、特效的使用,讓電影回歸到最出想像力勃發的 02/28 12:23
LR08:時期,來討論電影可不可以成為主體,而不只是說故事的載體, 02/28 12:24
LR08:當然他的劇本和拍攝手法其實都不突出,但企圖心相對取勝,即 02/28 12:25
LR08:使我並不那麼喜歡這部默片,我還是相信他會讓很多人開始願意 02/28 12:26
LR08:接受默片、接受電影史上曾有的光輝時期 02/28 12:26


電影討論集散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